为强化本科生科研训练,提升其学术写作能力,政治学与行政学系决定自2020级起在政治学与行政学本科专业开展学年论文工作。澳门太阳集团6138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已获批2020年度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而学年论文工作是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的重要举措。此次学年论文严格按照澳门太阳集团6138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的规范,先后经过了开题报告会、论文评议等流程,最终的答辩于2023年6月15日在政管院106、108会议室进行。
本次学年论文答辩共分两组,在两个会场进行。在第一组的答辩会场中,第一位答辩的同学是张子健同学,他的论文题目是《授权赋能视角下“红色物业”融入社区治理的路径研究——以武汉市Y小区为例》。他以武汉市“红色物业”建设为主题,通过对武汉市Q区Y小区“红色物业”模式的个案分析,阐明了“红色物业”X物业融入Y小区治理体系的具体路径,并指出这一路径所体现的是一种外部赋能与自我赋能相结合的“赋能式治理”的逻辑,从而揭示了Y小区“红色物业”建设成效斐然的原因。老师在点评时既肯定了该论文写作较为成熟规范、内容丰富扎实等优点,也指出了许多不足之处,并提出了针对性的修改建议:第一,论文的理论挖掘不够深,理论框架的选择不够好,可以在“国家与社会关系”这一大框架下进行进一步的思考;第二,部分概念需要进行明确的界定和提炼;第三,在参考文献、脚注、英文摘要等细节部分存在格式或内容上的小问题。
第二位展示的是刘寒露同学,她通过对一个个案村庄的调研研究了该村“由乱到治”的过程,并对国家力量推动村庄善治的机制路径进行探讨。冯老师首先指出了论文题目稍显啰嗦的问题,其次针对论文的英文摘要和关键词部分指出,机翻可以作为一种手段,但也需要自己再认真修改完善。在文献引用的格式规范方面,指出了夹注、注释等的不同之处。曹老师则认为论文存在的最大问题在于选题过于宽泛,以及在论文写作方面等存在很大进步空间。比如,在论文摘要部分,一段话不能随意转换主语等等。田老师表示很认可前几位老师的意见,并提到了论文的参考文献缺乏专著的问题,并明确指出了论文在表述方面存在部分语句不顺的问题。最后发言的叶老师先强调了题目一定要简洁概括的重要性,然后指出,以自身的个人体验经历作为论文写作标本是一种可行的写作思路,并建议将自身切身体验直接写入文章,作为“问题的提出”,而且把故事讲好讲清楚也是一个很好的写作方法。关于文献综述方面,叶老师强调不能“偷懒”,应该选取更加权威的文章、专著进行阅读,比如,可以利用读秀等软件阅读专著等。
第三位展示的是岳韬同学。出于对绩效公平的需要,她的论文从当前骑手面临的“无过错负责”这一现象入手,探讨外卖骑手的权益保障问题,作为骑手权益保障研究问题的补充,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政府监管的建议。论文部分采用了访谈这一调研形式,对某商圈站点两位专送骑手进行深入访谈,了解骑手的整个劳动过程,结合自身经验得出结论:要解决骑手的“无过错负责”问题,就要从这一机制的形成找原因,最主要的就是需要平台、商家等其他主体分担相应的责任,最终实现对骑手的评价机制从结果导向的时间控制转换为过程导向的程序正义。各位老师分别从内容上和技术上给出了建议,首先是论文对“无过错负责概念”的阐释不够清晰,缺乏更系统有逻辑的论证。其次是研究方法不够成熟,研究样本过少,建议在获取样本不便时可以参考引用新闻案例。最后是部分错别字问题需要改善。
第四位展示的是李怡昕同学。她文章的主体部分分为设立初衷及发展概述、特点及不足之处、改进建议三部分。第一部分厘清了全国人大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内涵,并将全国人大新闻发言人制度四十年的发展分为初创与探索阶段、成熟与完善阶段以及巩固与信息化阶段。第二部分概括出全国人大新闻发言人制度具有选拔重视外事工作经历、内容的政治性、形式的互动性等特点,存在新闻发言人专职化程度低、互动形式单一且存在结构性问题、缺乏效果反馈和回收机制等不足。第三部分指出全国人大新闻发言人制度未来发展的制度建议,构建了选拔机制、运作机制、后备机制、互动机制、反馈机制的优化机制,并提出全国人大新闻发言人制度应拓展网络空间。点评阶段,四位老师提出了以下的建议:注意引用英文文献的质量,可以寻找一篇英文专著,参考英文专著的参考文献;全国人大是世界上唯一设立新闻发言人制度的权力机关,思考有何用意;聚焦于小视角,例如,新闻发言人话语分析等;文献综述国内与国外合并论述;部分格式问题有待修正。
第五位展示的是张司南同学。张司南同学的论文从明永乐朝《明太祖实录》重修的视角探讨史权与皇权之间的复杂关系,以及其背后蕴含的学术与政治的争论问题。论文主要聚焦于史权与皇权的政治架构、实录编修的具体记录以及史权与皇权的相互互动三个方面展开,并借由明朝相权的湮灭分析史权与皇权受到的相对影响,最终得出结论:各种权力的分散势必牺牲帝国的行政效率,损害帝国的利益;史权和皇权虽然紧张,但并没有、也不会完全断绝关系,因此史权和皇权始终保持着冲突的趋势,但却保留着缓和矛盾的机遇。田可老师从文章细节和内容上分别做出了点评,指出了一些引用和注释不当,并对文章的一些概念错误进行指正。对于同学难以获取原版参考书的情况,他也在答辩后与同学私下进行了交流,并提供了可靠的史书资源;冯先祥老师也对文章的行文结构提供了修改意见,认为调整文章结构、精简赘述内容是该同学修改论文的方向所在。曹龙虎老师和叶娟丽老师也分别作出点评。
第六位展示的是何汉同学。他的论文题目是《对抗还是让步?政治过程视角下社会运动与政府回应态度的研究——基于15个国家社会运动的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论文采取分类抽样的方法,在远东、中东、欧美地区分三组选择共15国家,通过fsQCA方法检证社会运动各因素与政府回应态度的关系。论文基于政治过程理论,从政治机会结构、动员结构、框架结构三个方面构建模型,展开分析。结果发现,较短的运动时间跨度是导致政府对抗态度的必要条件。政治机会较好的国家更倾向于对抗政策性运动,较差的国家更倾向于对抗政治性运动。在政治机会结构水平较差的国家,参与运动的人数同样影响政府回应态度,人数越少,政府对抗的可能性越高。点评阶段,冯先祥老师指出文章在概念界定上的模糊问题,应该更加完善社会运动的概念界定,以及政府对抗、政府让步的衡量标准;曹龙虎老师指出,可以考虑更好的选择样本的方式,聚焦于某一共同文化背景、相似客观环境下的比较分析,例如欧盟、中东;叶娟丽老师与田可老师针对文章的布局安排、引用和注释格式等做了进一步的指导。
在第二组会场中,第一位展示的是姚淑妍同学,她聚焦的是辅警乱象形成的两重逻辑。陈刚老师首先指出展示耗时较长,需要把最精彩的部分拿出来;另外在访谈资料的运用上也存在着一定不足。在论文研究的具体问题上,首先是把握表述的尺度——辅警乱象在现实中并不绝对发生。其次是在研究方法上,其在访谈法的运用上存在一些问题。除此之外,论文标注也存在着规范性问题,比如“参考文献”四个字要居中等等。陈老师还提出了一个研究建议,即聚焦辅警乱象的动因,可以就地区间存在的差异进行研究。朱成燕老师认为本文“辅警乱象”的意涵定位不够明确,问题不集中。“如何把罗尔斯的正义观转化为中国式的正义观?正义的失序第二个表述是否有问题?”这些问题都需要仔细斟酌。夏守智老师认为需要以具体案例为切入点研究问题,同时应该阐述该案例的丰富背景——为什么可以把它作为研究案例去讨论辅警乱象?文中零星访谈材料的作用是什么?此外,文章最主要的问题还在于,分析框架的两个维度是如何提出来的?
第二位展示的邹存玉同学的论文主题是汉代谶纬政治传播研究。三位老师都指出其研究方法中的“纵向研究方法”存有问题,研究框架的设定或应用也有不足。夏老师首先给出了肯定的评价,认为本研究“很有意思”。不过他也认为,本文最严重的问题是:文言文与现代汉语存在语用区别,因此在进行文本分析时需要予以考量。他给出了整体性的建议,认为该研究可以往博弈论的方向进行尝试。陈老师则认为题目需要进行调整,理论框架也需要去原著中寻找,并指出其排版问题:可以把文章中的表放在附录,注意一级标题与二级标题之间的对应。朱老师认为其研究问题不够明确,并强调研究内容不应该被研究框架所限制。
第三位展示的是钟承璋同学,他研究的是象征政治学视角下的武汉长江大桥,并把重点放在了对其中革命性元素的寻找。陈老师认为该选题有一定想象力,但是在文本写作方面有较大漏洞。特别是在论文格式上:格式不规范——排版,包括注释、参考文献,以及标点符号等都存在一定问题。朱老师指出其题目上的缺陷,即意义表达不是很明确,副标题不太合适。夏老师则针对其研究对象进行了提问:这一政治符号的特色在当时的语境下应该是一种普遍现象,武汉长江大桥的区别或者研究的特殊性在哪里?并指出,与其研究大桥在当时的意涵,不如研究其“穿越历史时空之后的当下意涵”如何。
第四位展示的吴成汉同学以“丰县八孩事件”为例,探讨政府公信力危机的生成及化解问题。对此,夏老师肯定了他对事件案例的梳理比较细致。同时也指出,文献综述部分与研究问题的相关性、联系性存疑,并建议应该聚焦案例事件本身,抛去一般化的问题解决路径,即文章第四部分的政策建议。几位老师均对文章的研究方法“跨学科研究法”提出了质疑。此外,朱老师强调案例的选取原因需要作出说明——为什么选择“丰县八孩事件”作为典型事件来分析?而在文章的结构设置上,应该考虑具体有哪些因素会影响到政府的信任危机,并且建议把各个因素分为不同的部分分别展开。第四部分可以改为对已有研究进行理论上的回应。陈老师则关注到论文写作格式上的细节规范,比如,脚注和夹注不能并用、正文部分事实资料的引用规范、参考文献的格式规范等问题需要加以注意。
第五位展示的是袁彤同学,她以《人民日报·海外版》“侠客岛”微信公众号来研究官方话语策略的弹性。夏老师认为其“可操作性不够强,研究得太泛化了”,并就其写作框架为什么分为国内和涉外提出疑问。朱老师提出其没有理论框架,需要以一个好的研究方法,按照方法步骤进行文本分析,对于公众号的文本如何获取、处理和分析一并给出意见。抑或,要设计一个分析的维度,比如提取相关的主题,再对主题进行分析等。陈老师也认为其缺少好的结构框架——针对什么议题应该选择什么样的策略。再有就是文章分类的依据,理论逻辑等方面还有待说明或完善。
在全部展示完毕以后,同学们就老师们所提出的问题或者建议分别进行回应:同学们都虚心地接受了老师们的意见和建议,并对展示过程中一些表述不清楚、不完整的地方作出相应的补充说明,回答了老师们的疑问,并对老师们表达了自己的感激。在答辩环节结束以后,老师们进行了讨论和评选,他们意见一致地认为第二组同学表现优良,给予了“全员通过”的结果。
在两组答辩均宣告结束后,所有老师们经过协商讨论,一同宣布了同学们的获奖情况,其中,何汉、邹存玉两位同学获得了此次学年论文答辩的一等奖,张司南、张子健、姚淑妍、吴成汉等四位同学获得了此次学年论文答辩的二等奖。在经久不息的掌声中,2020级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学年论文答辩宣告圆满结束!
(政治学与行政学系 何汉 吴成汉 供稿)